慢性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

慢性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

概述:慢性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(chrinic eosinophilic pneumonia,CEP)又称迁延性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,由Carrington在1969年首次描述。病程及肺部X线表现常较迁延,往往超过1个月,症状也较单纯性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(PIE)为重。

流行病学

流行病学:女性多于男性,比例为2∶1,以30~40岁中青年发病率高。

病因

病因:病因尚不清楚,可能与单纯性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相似。有人认为它是Löffler综合征的一种类型。寄生虫中以钩虫和蛔虫所致者多见,药物中以呋喃妥因多见,其他病因还有球孢子菌病,布鲁杆菌病等。不少病人有过敏体质,但其真正病因不明。

发病机制

发病机制:肺泡和间质内以嗜酸性粒细胞为主,包括巨噬细胞、少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的浸润。此外,可见毛细血管内皮局灶性水肿和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增生,肺泡内蛋白渗出,成纤维细胞增生以及间隔胶原沉着。部分可出现肺泡内坏死,嗜酸性粒细胞微脓肿或非干酪样肉芽肿形成。

临床表现

临床表现:近半数患者有既往过敏疾病史,如过敏性鼻炎、鼻息肉等。约2/3患者以哮喘为首发症状,或与其他肺部症状同时出现。起病较缓,常见症状有咳嗽、低热、盗汗、体重减轻、乏力等,少数病人可有咯血。后期常有进行性气急,与哮喘发作有关。半数以上患者体检可以发现喘鸣,并可听到细湿啰音。

并发症

并发症:少数病例可发生严重的急性呼吸衰竭

实验室检查

实验室检查:
    1.外周血  嗜酸性粒细胞多增高,分类计数达10%~40%。
    2.X线表现  常有诊断价值,表现为与肺叶或段无关的渗出阴影,主要分布在两肺外侧和上中肺野;部分患者病灶广泛,可出现特征性的“肺水肿反转征”,即在正常的肺门区外出现广泛的实变影。
    3.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可高达30%~50%。
    4.血沉  显著增快。约1/3病例血清总IgE升高。

其他辅助检查

其他辅助检查:
    1.CT扫描有助于诊断  典型表现为呈外周分布的致密均匀的肺泡实变影,可见纵隔淋巴结肿大。渗出阴影可在原处复发。
    2.肺功能检查  常呈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伴弥散障碍和低氧血症。

诊断

诊断:根据典型病史、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以及胸部X线表现可做出临床诊断。

鉴别诊断

鉴别诊断:本病应与肺结核、肺隐球菌病、结节病等鉴别。如对诊断有怀疑,应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检查和肺活检,也可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作诊断性治疗。

治疗

治疗:糖皮质激素为首选治疗,常用泼尼松30~40mg/d,治疗1~2天后气急、喘鸣、咳嗽等症状即可好转,所有临床症状在治疗2~3周后可完全消失,肺部X线异常约在2个月内恢复正常。考虑到此病停药后容易复发,尤其疗程短于3个月者,故多主张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应维持6~12个月。少部分病人需长期维持治疗,一般用泼尼松2.5~10mg/d。

预后

预后:本病预后良好,偶有发展为肺纤维化和蜂窝肺。

预防

预防:目前暂无相关资料

轻触这里
关闭目录

目录

Copyrights 2005-2022 导医网 版权所有